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啟動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按照貴州省教育廳安排,,我校將于2025年上半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我校此次申請的是第二類第二種評估,,重點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資源條件、培養(yǎng)過程,、學生發(fā)展,、教學成效等。
為了幫助全校師生更好地理解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審核評估的要求,,學校評建辦特推出“審核評估應知應會”系列專題。本系列專題將圍繞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的主題,,從政策背景,、評估標準,、實施過程等多個維度,,以問答的形式傳遞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的內涵與價值。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知識問答,,增強師生對審核評估的認識,,共同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
6.新一輪審核評估“破五唯,、立新標”有哪些舉措?
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破立并舉,,將破除“五唯”頑瘴痼疾作為考察重點,提出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的評估體系,,在評估工作中旗幟鮮明地強調立德樹人評估導向,,加強對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fā)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考察。
一是強化學校內涵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避免單純根據(jù)顯性指標判斷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在辦學指導思想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確立立德樹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機制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領導體制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確保黨的全面領導,。
二是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重點考察學校是否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第一標準,。強化高水平教師投入評價,不是看“帽子”教師數(shù)量,,而是注重其對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貢獻,。注重憑實績、能力和貢獻評價教師,,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突出教書育人實績,。
三是強化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強化學生中心、產(chǎn)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理念,,完善“五育”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引導教師投入教學,,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獲得感,,從重結果評價向重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轉變,,完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評價,。
四是強化多元主體評價,建立行業(yè),、企業(yè)深度參與評估機制和境外專家,、青年教師、學生參與評估機制,,從不同角度了解和評價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狀況,。
7.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對象和周期是什么?
對象:經(jīng)國家正式批準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應參加審核評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應先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原則上獲得“通過”結論5年后方可參加本輪審核評估。
周期:審核評估每5年一個周期,。首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13-2018年,。本輪審核評估(即新一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21-2025年,。
8.新一輪審核評估怎么進行分類評估?“兩類四種”評估分類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新一輪審核評估根據(jù)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和高校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發(fā)展實際,,設計了“兩類四種”評估套餐,。高校可根據(jù)大學章程和發(fā)展規(guī)劃,,綜合考慮各自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等進行自主選擇。
第一類審核評估針對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yǎng)一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原則上是“雙一流”高校,。重點考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
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歷史不同,,具體分為三種:
第1種適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原則上是具有博士授予權高校,。
第2種適用于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原則上是只有碩士和學士授予權高校,。
第3種適用于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我校此次申請的是第二類第二種評估,重點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資源條件,、培養(yǎng)過程、學生發(fā)展,、教學成效等,。
9.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有哪些?
評估指標體系分為兩類四種方案,,第一類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2個、審核重點38個,;第二類設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27個,、審核重點78個。具體特點如下:
一是分層分類設計指標體系,。第一類評估少而精,,適用于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yǎng)一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高校。第二類評估量大面廣,,細分為3種,,分別適用于以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的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的高校,、首次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鍵點。設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shù),、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學位論文(畢業(yè)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yè)生發(fā)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審核重點,,推動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三是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指標體系注重兜底線促發(fā)展,,既體現(xiàn)國家意志,,又給學校留足發(fā)展空間。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tǒng)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jù)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增加定量指標,,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對標國家底線要求,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監(jiān)督高校辦學“紅線”問題,。增設教師,、學生出現(xiàn)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fā)現(xiàn)和妥當處置情況,,教材選用工作出現(xiàn)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等“負面清單”,,加強對思政教育成效的審核評估。